名称描述内容
坝体表面变形监测内容包括坝面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设置要求
来源: | 作者:水利监测人张工 13990298835 | 发布时间: 2024-01-13 | 1737 次浏览 | 分享到:
1表面变形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表面变形监测点宜采用断面形式布置。断面分为垂直坝轴线方向的监测横断面和平行坝轴线方向的监测纵断面。
2)监测横断面应选在最大坝高或原河床处、合龙段、地形突变处、地质条件复杂处以及坝内埋管或可能异常处,一般不少于3个。
3)监测纵断面一般不少于4个,在坝顶的上、下游两侧应布设1~2个;在上游坝坡正常蓄水位以上应布设1个。
4)监测横断面间距,当坝轴线长度小于300m时,宜取20~ 50m;坝轴线长度大于300m时,宜取50~ 100m。
5)应在纵横监测断面交点部位布设监测点,对V形河谷中的高坝和坝基地形变化陡峻坝段,靠近两岸部位的纵向测点应适当加密。
2水平位移监测网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水平位移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及其他网点构成,可采用三角网、GPS网、精密导线等建网方式,也可将水平、垂直位移监测联合建立三维网。
2)基准点应选择在工程影响以外区域,一般布置在土石坝下游地质条件良好、基础稳固、能长久保存的位置,平面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应选择在靠近工程区、基础相对稳定、方便监测的位置,其数量及分布应满足监测点对监测控制的需要。
3)依据拟定的监测方法,对基准点、工作基点及其他网点组成的水平位移监测网,按构成图形进行精度估计和可靠性、灵敏度指标分析,确定监测网监测方案。
4)经优化设计按最小二乘精度估算的最弱工作基点相对于邻近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土2mm,为保证其监测成果的可靠性,网的平均多余监测分量不应小于0.3。
5)仅采用视准线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的土石坝工程,可不建立水平位移监测网,但应在测线两岸延长线布置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详见附录C.1.1。
3垂直位移 监测网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垂直位移监测网由水准基点和水准工作基点组成,宜布设由闭合环或附合线路构成的节点网,采用几何水准方法监测。
2)水准基点应选择在土石坝下游不受工程变形影响的稳定区域,设置数量要求不少于3座;每一独立监测部位均应设置1~2座水准工作基点,并将其全部纳入垂直位移监测网。
3)依据水准基点和水准工作基点位置拟定垂直位移监测网监测路线及图形,通过精度估计,确定水准测量的仪器设备及施测等级,要求最弱水准工作基点相对于.邻近水准基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土2mm。
4.2.3监测设施及其安装 埋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监测网点应按设计坐标进行实地放样,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可在20m范围内进行位置调整,否则应重新估计点位精度,其结果仍应满足4.2.2条2款4)项和3款3)项要求。


4.2坝体表面变形
4.2.1坝体表面变形监测内容包括坝面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
4.2.2监测布置应符合以下 规定:
1表面变形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表面变形监测点宜采用断面形式布置。断面分为垂直坝轴线方向的监测横断面和平行坝轴线方向的监测纵断面。
2)监测横断面应选在最大坝高或原河床处、合龙段、地形突变处、地质条件复杂处以及坝内埋管或可能异常处,一般不少于3个。
3)监测纵断面一般不少于4个,在坝顶的上、下游两侧应布设1~2个;在上游坝坡正常蓄水位以上应布设1个,正常蓄水位以下可根据需要设置临时监测断面;下游坝坡1/2坝高以上宜布设1~3个; 1/2 坝高以下宜布设1~2个。对软基上的土石坝,还应在下游坝趾外侧增设1~2个。当为心墙坝时,应在坝顶心墙轴线布置监测纵断面。
4)监测横断面间距,当坝轴线长度小于300m时,宜取20~ 50m;坝轴线长度大于300m时,宜取50~ 100m。
5)应在纵横监测断面交点部位布设监测点,对V形河谷中的高坝和坝基地形变化陡峻坝段,靠近两岸部位的纵向测点应适当加密。
2水平位移监测网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水平位移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及其他网点构成,可采用三角网、GPS网、精密导线等建网方式,也可将水平、垂直位移监测联合建立三维网。
2)基准点应选择在工程影响以外区域,一般布置在土石坝下游地质条件良好、基础稳固、能长久保存的位置,平面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应选择在靠近工程区、基础相对稳定、方便监测的位置,其数量及分布应满足监测点对监测控制的需要。
3)依据拟定的监测方法,对基准点、工作基点及其他网点组成的水平位移监测网,按构成图形进行精度估计和可靠性、灵敏度指标分析,确定监测网监测方案。
4)经优化设计按最小二乘精度估算的最弱工作基点相对于邻近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土2mm,为保证其监测成果的可靠性,网的平均多余监测分量不应小于0.3。
5)仅采用视准线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的土石坝工程,可不建立水平位移监测网,但应在测线两岸延长线布置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详见附录C.1.1。
3垂直位移 监测网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垂直位移监测网由水准基点和水准工作基点组成,宜布设由闭合环或附合线路构成的节点网,采用几何水准方法监测。
2)水准基点应选择在土石坝下游不受工程变形影响的稳定区域,设置数量要求不少于3座;每一独立监测部位均应设置1~2座水准工作基点,并将其全部纳入垂直位移监测网。
3)依据水准基点和水准工作基点位置拟定垂直位移监测网监测路线及图形,通过精度估计,确定水准测量的仪器设备及施测等级,要求最弱水准工作基点相对于.邻近水准基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土2mm。
4.2.3监测设施及其安装 埋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监测网点应按设计坐标进行实地放样,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可在20m范围内进行位置调整,否则应重新估计点位精度,其结果仍应满足4.2.2条2款4)项和3款3)项要求。
2水平位移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标型宜采用带有强制对中基座的混凝土监测墩,基座的对中误差不超过土0.1mm.基准点或工作基点位置应具有良好视线(对空)条件,视线高出(旁离)地面或障碍物距离应在1.5m (2.0m) 以上,并远离高压线、变电站、发射台站等,避免强电磁场的干扰。要求监测点旁离障碍物距离应在1.0m以上。
3水平位移基准点、工作基点建在基岩上的,可直接凿坑浇筑混凝土埋设,具体要求见附录C中图C.2.1a);建在土基上的,应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具体要求见附录C中图C.2.1b)。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点应与被监测部位牢固结合,能切实反映该位置变形,其埋设结构可依监测点布设位置独立设计。
4水准基点的基岩标、深埋双金属标和深埋钢管标,其标石结构与埋设要求见附录C中图C.2.2a)、 图C.2.3、 图C.2.4.混凝土水准标石和浅埋钢管标石可作为水准工作基点,其结构与埋设要求见附录C中图C.2.2b).图C.2.5。
5位于土基上的监测网点其底座埋入土层深度不应小于1.5m, 在冰冻区应深人至冰冻线以下位置,使其牢固稳定而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6各类监测墩应保持立柱中心线铅直,顶部强制对中基座水平,其倾斜度不应大于4'。标点周围宜建立保护设施,防止雨水冲刷和侵蚀、护坡石块挤压、机械车辆及人为的碰撞破坏。
7视准线监测墩对中基座中心与视准线的距离偏差不应大于20mm;当采用小角法时,对中基座中心与工作基点构成的小角角度不宜大于30"。
8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后,应及时认真填写安装埋设考证表,表中各种信息均应精确测量,准确记录。监测仪器安装埋设考证表格式见附录K中表K.2.1~表K. 2.3。
4.2.4监测方法 与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水 平位移监测可采用视准线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和GPS法进行,监测方法和要求见附录C.1. 1~C.1.4. .
2垂直位移监测可采用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测量,监测方法和要求见附录C.1.5. 
3原始监测数据应及时检查、 整理,剔除粗差。监测网平差计算可依据具体情况采用经典平差、秩亏平差和拟稳平差进行数据处理。宜采用方差分量估计方式定权,使各类监测量的先验权与验后权相一致。平差后应对监测成果统计检验,评定成果
精度。